以“五项坚持”推进甘肃省国资国企高水平发展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继部署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之后,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部署。

  甘肃省国资委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第一个任务,做好“五项坚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把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核心功能慢慢地加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截至2023年末,甘肃省国资委监管企业29户,总资产1.7万亿元,主要分布在有色冶金、煤炭电力、基础设施、机械制造等领域。2024年1—11月,省属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4819.76亿元,同比增长17.47%;实现总利润180.39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净利润136.5亿元,同比增长3.18%。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新成效。

  甘肃省建立国资、科技、工信、财政等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实施研发投入增长刚性考核、视同利润加回等支持政策,近两年安排1.7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省属企业科学技术创新。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省属企业牵头组建7个创新联合体,攻克高纯金属制备、大型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热处理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34项。2024年1—11月,甘肃省属企业累计研发投入99.81亿元,同比增长11.69%,省属工业公司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68%。近三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超过10%。甘肃省国资委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促进传统产业与数字化的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深层次地融合,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1个、绿色矿山12个,省级智能工厂5个、数字化车间26个。制定《推进省属企业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库、设备更新清单、产品和服务供给机会清单,谋划实施总投资520亿元的重点项目。实施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6+1”行动,推动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煤基、文旅、中医药、现代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2024年1—11月完成设备更新改造投资153.27亿元,购置设备5257台套;完成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投资161.46亿元,11个项目入选省“智改数转网联”典型案例;完成战新及特色优势产业投资197.99亿元,带动战新产业营收增长44.52%。

  甘肃省国资委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落实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1+N+X”政策体系,14户省属企业担任26条细分产业链链主,探索形成了1条产业链、1个实施方案、1张产业链图谱,建立配套企业、技术攻关、短板弱项、对标企业、重点项目5张清单的“1115”产业链发展模式。2024年1—11月,产业链招商项目完成投资279.81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6600多户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坚持有序进退 拓存创增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突出管好资本投向。甘肃省国资委强化主业管理和投资监督管理,“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明确非主业投资比例,动态优化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对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灵活性更好的投资管理模式,省属企业95%以上的投资集中在传统产业、新兴起的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大力推进整合重组。甘肃省国资委强化横向合并、纵向联合及内部整合,完成15组38户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围绕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药业、文旅、电气装备、能源化工等领域专业化整合;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组建或重组科技、数据信息、工程咨询、生态环保、知识产权等产业集团;围绕支撑保障交通、水利、物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铁路、水利、现代物流领域整合重组;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并购重组工业母机、种业领域市属国有企业,协同推进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逐步扩大开放合作。甘肃省国资委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联合举办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招商大会和氢能产业合作招商大会,签约87个总投资424.4亿元合作项目。全面落实“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月一联系、一季一协调、半年一汇报”“四个一”机制,截至11月底,402个央地合作项目已开工373个、建成投运134个,累计完成投资3986.4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41.92%。

  甘肃省国资委把规范董事会建设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点,构建了董事会建设“1+19”制度体系,开展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现代公司治理示范创建行动,建立外部董事选拔入库、统一管理、能力提升、服务保障、动态调整等机制,全省国有公司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98%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甘肃省国资委开展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质量提升行动,并在更大范围管理人员中推行。分类细化优化员工市场化退出标准和渠道,2023年以来省属企业80%的新聘管理人员通过竞争上岗,2.8%的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完善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机制、工资总额决定机制,省属企业绩效薪酬占比平均达到50%以上,对“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科改示范企业”实施工资总额预算内单列管理。

  甘肃省国资委以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质量提升、价值创造、品牌引领和企业家培育5个专项行动为载体,分层分类创建一流企业,15户企业入围全国“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对标管理提升标杆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近三年省属工业公司营业收入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提升2.06个百分点、5.8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5.28%,从低于行业中等水准提升到良好水平。甘肃省国资委建立国资监管权责清单、授权放权清单及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分类考核,“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设置考核指标。建成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立了巡视巡察、纪检监察、审计、出资人等监督力量协同监督和联合督改机制,构建了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动态监管、事后监督问责的监管工作闭环体系。

  坚持目标引领 分类调度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稳增长“跳起摸高”确定年度目标。甘肃省国资委按照高于全省经济提高速度的目标,确定省属企业年度经营指标,“一企一策”分解指标任务,签订经营业绩目标责任书。坚持月分析调度、季评估通报、年对账盘点,带领企业稳生产、稳经营、稳市场。2024年1—11月完成工业总产值4819.76亿元、增长17.47%,实现总利润180.39亿元、增长2.42%。省属企业主要工业产品平均产能利用率达101.23%,工业总产值增长17.47%,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45.3%。慢慢地加强项目投资带动作用。甘肃省国资委坚持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储备项目抓前期,建立了领导包抓、动态监测、分类调度等机制,推动省属企业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2024年1—11月完成产业类投资467.59亿元(固投407.59亿元、股权投资45亿元)、增长8.5%。全方面推进提质增效。甘肃省国资委强化“一利五率”考核,深入实施提质增效攻坚行动、亏损企业专项治理,出台《关于推进省属企业减级增效优员增效降本增效工作方案》,引导省属企业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对标挖潜、提质增效。不断强化风险防控。实施省属企业负担债务总规模与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深入开展过度负债、无关多元、多层架构、虚假贸易、挂靠经营、“控股不控权”等明显问题整治。

  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铸魂培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水平发展深入推动党建工作融入融合。甘肃省国资委深入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及30项重点任务,将党建工作纳入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全面落实“党建入章”“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准不断提升。开展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优秀党员与经营骨干“双培养”等工作,持续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层次地融合。加强企业家和人才队伍建设。甘肃省国资委实施省属企业人才培育工程,分类分层推进人才队伍建设,2024年以来省属企业招录高校毕业生7253名,“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59名。与清华大学、宝武集团、华润集团等高校和央企建立联合育才机制,选派优秀经营管理人员到央企和经济发达省市企业挂职锻炼,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在科技型企业、新业态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甘肃省国资委服务保障 12户中央定点帮扶企业、78户中央在甘和省属企业热情参加乡村振兴帮扶,国资国企2024年实施乡村振兴帮扶项目877个,投入资金5.64亿元,消费帮扶9.27亿元,开展技能培训8.5万人次。联合举办2024央企消费帮扶聚力行动,实现新增采购金额11.43亿元。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甘肃省国资委召开全省国有企业廉政教育大会,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持续推进以案促改促建促治,强化“关键少数”、重点领域和“三重一大”事项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上一篇: 中矿佳越获专利:矿用光纤压力监测技术引领安全新纪元

下一篇: 耒阳市雅典森林旁银河KTV歌噪音严峻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