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侯祥麟院士以其非凡的一生,与化工石油领域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化学工程和石油化学工业的领军人物,他不仅深耕细作,更以战略科学家的眼光,为中国能源的脉动和工业的腾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侯祥麟,这一个名字,如同夜空中闪耀的“侯祥麟星”一样,照亮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璀璨星河。
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进侯祥麟院士的非凡旅程,领略他如何以毕生的执着与智慧,引领中国化工石油事业迈向辉煌的巅峰。
侯祥麟(1912~2008年),出生于广东汕头, 籍贯广东揭阳凤江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化学工业科学家,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委。
侯院士,一位与化工石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战略科学家,他的一生是对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事业的无私奉献。
在大学期间,他受到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影响,慢慢地认识到中国肩负着抗日救国的使命,并在1938年秘密加入了中国。
在全民抗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春天,他不仅热情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而且在1944年自费留学美国,在卡耐基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在美国期间,他热情参加组织留美,是中国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的主发起人之一,动员了一大批留美学者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1950年,侯祥麟院士放弃在美国的优渥条件,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投身于燃料化工教学和科研工作。
▲1958年,石科院科研人员就研制出国防急需润滑油向国防部报喜,受到彭德怀、、三位元帅接见。侯祥麟站在第一排最右边的角落
他历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为中国炼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成功研制出多种特殊润滑材料,满足了发展、导弹、卫星和新型喷气飞机的需要。
侯祥麟院士还领导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有关的催化剂、添加剂等“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的成功开发,使中国炼油技术迅速接近当时的世界水平。
作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资深院士,侯祥麟院士的一生,是对科技报国理念的最好诠释。
1950年代,他与曹本熹、朱亚杰、武迟等一批科学家共同开展了煤的低温干馏、费托法水煤气合成催化剂、页岩油精制、降凝剂合成等多项重要课题的研究,为北京石油学院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随着清华大学院系调整,侯祥麟转战大连,加入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投身于悬浮催化裂化、铂重整、尿素脱蜡等前沿研究项目。
两年后,他被调至石油管理总局炼油处,担任主任工程师,并与李秀珍结为伉俪,共同开启了一段科研与生活的新篇章。
作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本可以领取每月百元的交通补助费,但他坚持不领取,直到再三催促,他才去领,却将这些钱全部作为党费上交,一次就交了8000元。
在“文革”期间,他的工资被扣发,政策落实后,他将补发的6000元工资也全部交了党费。
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导致我国面临严重的“油荒”,侯祥麟将个人住所改造成实验室,不分昼夜地工作,最终成功解决了油料高温烧蚀的问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资料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条件下,成功研制出氟油、硅油、酯类油等一系列高精尖特种润滑油品,满足了中国航空、航天、核工业的特殊需求。
侯祥麟还领导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催化剂和添加剂等炼油新技术的成功开发,这些被誉为“五朵金花”的技术使中国的炼油技术迅速接近世界水平,结束了依赖“洋油”的历史,打破了国际封锁,推动了中国炼油技术的成长和发展。
1978年,侯祥麟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主抓科学技术工作,兼管炼油生产。
在他的建议和促进下,石油工业部投入巨资支持科研院所引进世界先进实验设备和新技术,极大地改善了科研条件。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原油产量突破一亿吨,但由于炼油、石油化学工业等行业效率低下,造成了重大浪费。
侯祥麟经过实地调研后,提出了将石油、化工、纺织等部门及企业联合为一个经济实体的构想,这一构想对于提高原油利用效率、促进经济效益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1992年,侯祥麟与师昌绪、张光斗等六位科学家共同向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学术机构的建议。
中央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决定成立中国工程院,侯祥麟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了筹备工作。
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侯祥麟当选为首批院士。他还积极推动世界石油大会在中国召开、中国科技馆新馆落成、增加科研设备更新资产金额的投入等重要事项。
侯祥麟全力支持石科院研制新型催化剂,推动了减压馏分油催化裂解新工艺的形成和工业化进程,实现了技术出口。
他还建议并促进了常压重油催化裂化、缓和加氢裂化新技术的成功开发,这四项新技术被誉为80年代新的“四朵金花”。
2003年,91岁高龄的侯祥麟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主持启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
这项集中了31名院士、160多名专家参与的重大课题,在一年多的细致工作后基本完成。
2004年,侯祥麟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汇报研究结果,得到了高度评价,这项战略研究成为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实现小康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
侯祥麟院士组织领导和指导支持了大量科技攻关,为国家填补了石油石化领域的许多重大科学技术空白,解决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事关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建议。
2023年4月4日,编号为236845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侯祥麟星”,以此纪念他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对国家发展的巨大贡献。
侯祥麟院士,以战略科学家的远见卓识,为中国石油化学工业事业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
天上闪耀着的“侯祥麟星”,这是对他科学精神的最高礼赞,也是对他卓越成就的永恒铭记。
在科学的星空中,“侯祥麟星”将永远闪耀,见证着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智慧与担当。
上一篇: 福建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方案
下一篇: 全球首个660兆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煤电项目在陕投运 完成残次煤高效清洁使用